鲁再飞

在校经历

贵州遵义人,1990年,鲁东大学09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有幸的成为了第一届WrightOcean Team队员,参与实验室的从零到一的建设,虽然有一点小小遗憾没有参加到比赛,但整个实验室的过程锻炼了更加独立的自我,除了技术本身,也学会如何更好的与团队的协作。

刘飞老师的赏识以及创办机器人实验室的机会,深刻地激发了我的兴趣与斗志。那也是我进校园以来,最勤奋努力的时刻。当时英语基础薄弱,只有四级没过的水平,但因为涉及到国外的论文文献,要恶补的数学、英语、物理的东西很多,所以在整个实验室阶段基本都是晚上11点休息,早上4点起床,学习英语2个小时,白天继续完成专业课与实验室的论文学习和机器人研究,整个实验室阶段为我埋下了对科学技术崇尚的种子。

工作简历

2012年大四上学期,自学iOS技术开发,到一个团队去实习,开发过iOS平台下类似微博的客户端,也在了解区块链技术。

2013年大四下学期继续在这个团队工作,这个期间主要深入学习使用显卡、ASIC进行数字货币的地址解析。

2013年下半年自学语音识别技术,通过2个周的电话和项目式技术应聘,加入了最早期不到20人的英语流利说的团队,但最终因为我个人兴趣提不起来,没做多久就离开了流利说。

2013年年底开始自主创业,与另一个同事开发多交易所的比特币高频交易程序,第一次体会到靠自己的能力获得利润养活自己的那种激动的心情。但最终由于比特币监管过于严厉,考虑到风险,最终14年更换实体行业与互联网的结合——O2O蛋糕,品牌名称:初艺。

2014年6月18日回乡创业,拿着剩下1万多块钱从头起步,从蛋糕切入了O2O。

到今年6月18日刚好6个年头。

前五年主要是积累创业的经验、领导力、对商业和营销的感觉,利用互联网传播技术,我们获得了飞速的成长,前五年从0做到了年销售额1500万。今年已开设17家线下店铺,员工数量从40人到220人。通过线上结合线下,预计年销售额5000万。

小城市也有大梦想,终其一生,希望能成就世界级的消费品企业。

体会与寄语

我们有幸的读了计算机专业,赶上了信息时代,

不论最终是否在这个行业深造,我们也将学会了一种思考方式。

最后送大家一句我最喜爱的座右铭: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任世雨

在校经历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16级学生,在校期间加入机器人实验室,随老师参加RoboCup世界赛与中国赛。

在校期间所获奖励:

2019.07 RoboCup2019 Sydney 仿真 3D 组世界季军|国际级

2019.04 2019RoboCup 机器人世界杯中国赛仿真 3D 组全国冠军|国家级

2019.04 2019RoboCup 机器人世界杯中国赛仿真 3D 组技术挑战赛全国亚军|国家级

2018.04 2018RoboCup 机器人世界杯中国赛仿真 3D 组一等奖(全国季军)|国家级

工作简历

毕业后考研升学到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系。

体会与寄语

大学四年是人生中非常精彩的旅程,回顾我的这四年,有过奋斗,有过欢笑,没有留下什么遗憾。在这里我遇到了最负责任的老师,最给力的队友与最可爱的室友。我想无论过去多久,当我回想起这段时光一定会扬起嘴角,热泪盈眶。希望学弟学妹们都可以在大学中找到自己的目标,并为之而奋斗,充实的过完这四年,给自己青春留下最美好的足迹。

刘一凡

在校经历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16级学生,在校期间任鲁东大学机器人实验室队长(2019-2020),参与仿真3D机器人足球以及智能仓储等项目的研究,多次参加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比赛。

在校期间所获奖励:

2019.07  RoboCup2019 Sydney 仿真3D组世界季军

2019.04  2019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中国赛仿真3D组全国冠军

2019.04  2019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中国赛仿真3D组技术挑战赛全国亚军

2018.04  2018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中国赛仿真3D组一等奖(全国季军)

工作简历

毕业后入职九号机器人,担任系统开发工程师,参与智能滑板车及配送机器人的核心软件开发。

体会与寄语

各位学弟学妹们好!

转眼间,大学四年匆匆而过,回想起四年前刚刚踏入校园的那一刻仿佛仍在昨天,不得不感叹时光飞逝。但我很庆幸,大学期间有幸加入了机器人实验室,这让我大学大部分的时间变得有意义。

初入大学时,我感到很迷茫,相对于高中,大学变得自由了许多,但我也因此失去了目标,每天浑浑噩噩的上课、下课,甚至上课时也心不在焉。就这样迷茫地过了一年多,我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需要做些有意义的事,同时我对机器人很感兴趣,因此我加入了机器人实验室。

加入实验室后,我觉得我的大学生活才算真正开始,到全国各地甚至出国去参加比赛、与各个高校的机器人爱好者交流、参与科研项目、撰写论文、专利,这些都是我从来没有过的体验,极大地开阔了我的视野,最重要的是这让我真正觉得学有所用,看到自己学到的知识真正地应用到了一个个项目中,这种满足感是没法形容的。

来到公司后,我发现基本没有陌生感,相关工作流程基本和实验室是一样的,这让我很快适应了工作环境。同时,在遇到陌生的问题时,由于有了实验室的锻炼,我丝毫没有感到慌乱,分析问题本质、梳理流程、查阅资料,基本上所有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随着不断成长,我越来越感到时间的宝贵,学弟学妹们,希望你们珍惜大学时光,多做对自己有意义的事,在回忆时做到问心无愧。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未来属于你们!

王新凯

在校经历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软件工程15级学生,隶属于机器人实验室WrightOcean标准平台组(SPL),期间在刘飞老师的带领下发展和完善,并参加RobCup各类机器人竞赛。

在校期间所获奖励:

2018 RoboCup标准平台组中国公开赛二等奖; 

2017世界机器人大赛仿人机器人接力赛二等奖;

2017 RoboCup标准平台组世界杯12强;

2017 RoboCup标准平台组中国公开赛三等奖。

工作简历

先就职于木神机器人,担任算法工程师,负责机器人地盘跟随避障功能功能和半自助自动充电的算法研发和优化。后就职于盟识科技(上海),担任(仿真)算法工程师,负责无人驾驶仿真器的开发和维护。

体会与寄语

毕业刚满一年了,回想起那是在大一下学期的秋天加入了机器人实验室,一个打开我新世界的开始,在这里和后浪们分享一下,哈哈。

往往踏入大学后除了学习专业课之外,大部分人在大部分时间都是比较迷茫的,其实究其根本,你不知道你现在做的事情在以后会怎么样,因为懂得太少,接触到太少,活泼的你们,包括当时的我们大都是急功近利的心态。我想说的是,踏踏实实做事,多和导师沟通,不断明确、修正自己的目标和方向。我也是从基层做起,从调参做起,这个调了好长时间(当然也还包括理论知识的学习,哈哈),有人会说,调参不就是调调参数吗,这有啥技术难度,没意思。当然枯燥无味是一定的,但是这么简单的事情你做好了吗?对于繁琐的工作你有没有想过自动给调整的方案呢?我还曾经因为一个空格的bug找了两周(还被学姐啐了一顿,哈哈),所以,要踏实,要坚持,要反思。更重要的是团队意识,我们也因比赛和学长学姐经历过争吵,也因自己的笨手笨脚导致没能拿到更好的成绩,但队伍的每个人都是理性的,对事不对人,真的要做敢于承担的人,要团结,要自信,要担当。自己困惑迷茫的时候多和导师、朋友沟通,你会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良师益友。

工作后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和事,面对工作中没接触过的问题和领域也没那么恐惧,因为这些早已经历过,我知道该怎么去做。在学校实验室那段时光在老师和朋友的帮助指导下锻炼的不仅仅是专业能力,还培养了自信心,当然还有很多。我希望学弟学妹们学会珍惜,在大学这几年中明确自己的方向,真诚做人,踏实做事,实验室这段时光定会美好,定会让你终身难忘,定会成为每次都会让自己扬起嘴角的回忆。

肖寒君

在校经历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11级学生,在校期间参与2013年中国机器人大赛赛、2015年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赛,2015-2017年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读研究生。

在校期间所获奖励:

2015年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赛“多地毯”项目第一名。

工作简历

曾就职于思科上海研发中心、依图科技,任c++开发工程师 。

目前:百度,高级研发工程师

体会与寄语

各位师弟师妹们好,很荣幸作为机器人实验室的毕业生和大家分享一些心得。人工智能是一项造福于人类的技术,撇开目前任何唱衰或者唱好的趋势,视觉、控制等技术本身都是非常值得深入研究的、有独特魅力的技术。随着神经网络、强化学习等技术的发展,我们对未来的学习有越来越多的参考方向,同时对自身的创新也有了极大的挑战,无论工程或者是算法,都要求我们努力提高自身修养,提高数学理论水平,使我们自身有足够的知识来融会贯通。格物致知,克服懒惰是能够得到提升的途径,与各位师弟妹共勉。

刘立明

在校经历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软件工程11级学生,在校期间任机器人实验室WrightOcean球队队长(2013-2014),协助导师建设球队,参加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

在校期间所获奖励:

获得2014年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RoboCup标准平台组足球项目比赛二等奖。

获得2014年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RoboCup标准平台组技术挑战赛一等奖。

获得2013年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标准平台组4:4足球项目一等奖。

获得2013年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技术挑战赛自由项目二等奖。

获得2013年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医疗与服务机器人创新设计与制作大学组项目一等奖、二等奖。

获得2013年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标准平台组技术挑战赛规定项目三等奖。

工作简历

毕业后入职科大讯飞,先后担任软件开发工程师,AIOT技术支持部副经理。

2015-2017 讯飞研究院,参与讯飞超脑计划,从事AI机器人语音创新方向研究。

2017-2020 讯飞开放平台 参与AIUI开放平台、iFLYOS开放平台子平台建设,负责语音SDK开发,服务生态客户群。

2020 调入集团子公司从事CASTOR AI语音芯片研发和落地工作(流程中) 。

体会与寄语

各位学弟学妹们好,毕业离校已经5年,近期导师召集实验室队员瞬间把自己拉回在学校和实验室的时光,甚是怀念。从离开校门到走向工作岗位,深刻认识到在大学期间积累的基本功对后来工作的影响非常大。跟大家分享一件有意思的小事情:

2012年夏天我报名进机器人实验室,因为当时几乎什么也不会,在兴趣的驱动下,我凭着一腔热血厚着脸皮找老师申请。可能是老师觉得我多少有点坦诚,允许我进实验室学习,从那时起成了WrightOcean球队的一员。实验室每周有开周会的习惯,老师要求每个队员将每周学习的收获进行总结汇报,汇报形式不限于PPT、文档、代码等。当时的文档资料很少而且几乎都是英文,为了消化这些有限的资料我们不得不反复阅读、反复练习,然后将自己的理解总结成PPT进行汇报。每次汇报不用想,我们会经历老师各种触及灵魂的拷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直到后来养成了一个习惯:每讲一个观点和知识点的时候都问自己: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听众可能会问的是什么等等。正是这种锻炼,在后来的工作岗位上我才体会到这种锻炼的左右。大四时刚刚进入研究院实习,周三下午组长分了一个任务要求调研某一个方向的最新研究课题,周六过来分享,院长要来参加旁听。这种场景跟实验室如此的类似,查阅文献,翻译,提炼,总结,PPT呈现,有条不紊的进行汇报,然后接受各种提问,回答。结果没有翻车,大家还比较满意,当然也提了很多问题和建议,这种氛围和当时实验室的氛围非常类似。实验室期间得到的总和能力锻炼在后来的工作上也越来越得到体验。后来组织队伍参加达沃斯、对接韩国、印度客户,相对专业的英文邮件功底、沟通技巧也是在实验室锻炼出来的;再后来参加社区的技术沙龙活动、主题直播等,技术文档编写、PPT演讲汇报的功底也是在实验室积累起来的。后来到华为、美的等客户现场与竞品进行效果PK,也是当时在实验室参加各种参赛经验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思路。

当然,不论是在大学期间还是在工作期间,我们都会时时刻刻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没有人会一直带领我们成长,替我们解决问题,我们必须要靠自己。这个过程的体验坦白讲比较糟糕:有时你要面对质疑,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然后证明自己;有时你要坚信自己,相信自己可以成功;有时你要深刻反思,丢掉你的面子和自尊复盘总结自己的失误和不足;有时你要勇敢的站出来,扛起肩上的责任,带领团队走的更远。总之,你要在磨炼中成长。如果同时有两条山路可以选,明明知道上山的路更困难,我也建议你走这条,因为每次上山的过程中是我们各自身体和心智得到巨大的成长过程。

最后祝愿学校的老师和学弟学妹们工作、学习快乐,永远是WrightOcean的一员。

胡金磊

在校经历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软件工程15级学生,曾在机器人实验室WrightOcean标准平台组 – 视觉定位方向,研究解决场地特征识别和定位算法的问题,参加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

在校期间所获奖励:

2017世界机器人大赛仿人机器人接力赛二等奖

2018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中国赛标准平台组二等奖

申请“ 一种目标检测的分类模型建立方法、装置和目标检测设备 ”专利

工作简历

毕业后入职上海允登科技,担任机器视觉算法工程师,负责巡检机器人的目标检测等算法研发。

体会与寄语

各位WrightOcean后浪,你们好!毕业一年了,感谢能借这个机会跟你们聊聊,也给自己敲响警钟。有一说一,当看到老师召集队员为你们分享经验,我实在感到惭愧。我相信每个加入实验室的同学,都不会后悔当初的决定,我也始终是团队的一员,但我认为自己不够优秀,或者说应该能为实验室做的更多。

坚持下来结果不会太差

大一,我和大多数人一样,懵懂中浪费很多时间,实验室这段经历让迷茫的我们找到了方向。你们都是实验室的新鲜血液,而我在大二下学期才加入实验室,当时已经比同级的小伙伴落一大块,是学姐告诉我并不晚,自己也下定决心要努力。但是“努力”这个词里多少水分多少干货,只有自己知道。是的,努力确实不一定有结果,但持续的坚持,结果总不会太差。

刚加入实验室,不懂的事情回头就能问学长学姐。可等学长学姐都因为考研工作暂离队伍,工作实实在在落到自己手上,困难接踵而至。曾经有一段长时间的瓶颈期,定位的问题得不到解决,自己也提升缓慢。记得老师也为此发愁过(笑cry),但回头看困难只是暂时的,坚持下来会发现,你也有很多成长和收获。具体到现在的工作中,经历的困难也让我变得自信、勇敢,能够独立的承担起一个项目。

重视每一次例会

实验室有每周例会的传统,通过ppt汇报等。以前也觉得只是形式,都无所谓,但具体到工作中会发现,把事情讲清楚,也是一种硬实力!不管是过程还是结果,要能让别人清楚的明白,你做了什么事情,为什么选这个方案,遇到哪些问题,有什么可行解决方法,有什么阶段性成果。

多沟通交流

我因为性格原因,只顾自己埋头做事,前期忽略了与老师、团队沟通。当时要提问之前就会担心问的问题会不会很没水平?说实话,没人会怪你说错话。要多于老师、团队沟通交流,不要有担心”露怯”的心理,老师提的建议可能会让你事半功倍。

除了能力方面,实验室最大的收获就是有一帮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了,现在看来会是一辈子的挚友。最后,感谢老师和实验室的平台,希望学弟学妹们好好珍惜这段时光,明确大学四年的阶段性目标,踏实做事,坚持积累。

最后,也送你们一句话:You’re never wrong to do the right t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