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不能阻挡我们调车的决心
距离大赛还有1天时间,我们在闷热的环境下坚持调车,争取稳定一套最优秀的代码。





经过半个月的努力,我相信咱们的努力不会白费,阳光虽然晒焦了我们的皮肤,但是永远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
2019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大赛赛前准备(倒数第2天)
2019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大赛山东赛区比赛7月25日到28日在齐鲁工业大学举行。这是出发前倒数第二天,学生们正在进行紧张地调试。



世界季军!鲁东大学WrightOcean蓝海队在2019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上喜获佳绩!
7月2日至7月8日,2019年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由鲁东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刘飞老师指导的WrightOcean蓝海队在RoboCup仿真3D组比赛中发挥出色,获得世界季军,取得历史性突破。
RoboCup作为国际上最权威、影响力最大的机器人大赛和科技盛会,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众多的参赛队伍进行角逐,其目的是通过机器人足球比赛,为人工智能和智能机器人学科的发展提供一个具有标志性和挑战性的课题,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个动态对抗的标准化环境。从1997年开始进行比赛,分别在日本、法国、瑞典、澳大利亚、美国、德国、韩国、意大利、葡萄牙、中国、奥地利、新加坡、土耳其、墨西哥、荷兰、巴西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比赛。
在前三轮的循环积分赛中,WrightOcean队共进行了15场比赛,仅输4场,以总积分排名第三的优势进入半决赛。在半决赛中,WrightOcean队遭遇了去年的世界亚军——来自德国的magmaOffenburg队,在比赛的常规时间,两队僵持不下最终打平,在随后的加时赛中再次打平,最终,在点球大战中遗憾告负,未能杀入决赛。在随后的季军争夺战中,WrightOcean队以2:0的比分战胜了来自巴西的老牌强队BahiaRT队,成功夺得世界季军,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RoboCup主席Peter Stone教授称赞我们球队表现出色,勉励我们继续努力!


历史性突破!鲁东大学WrightOcean蓝海队在2019RoboCup中国赛中斩获冠军!
4月17至4月21日,2019 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中国赛在浙江绍兴隆重举行。本次大赛由中国自动化学会等相关单位共同举办,是中国最具影响力、最具权威性的机器人技术大赛,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500所高校。鲁东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机器人创新实验室的WrightOcean蓝海队经过一年的厉兵秣马,斩获仿真3D组全国冠军,取得历史性突破!
在仿真3D组的比赛中,WrightOcean队在4月19日17进8的小组循环赛中,披荆斩棘,打败了南京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7只队伍,以全胜的绝对优势稳居小组积分第一跻身8强。在20日的8进4的循环赛中,WrightOcean队仍未有败绩,一路过关斩将,再次以小组第一挺进4强。在21日的半决赛中,WrightOcean队遇到了蝉联多届仿真3D组冠军的南京邮电大学,面对劲敌,队员们没有一丝犹豫和畏惧,在比赛前一晚熬夜到凌晨积极调试、修改代码、商量对策,在第二天比赛南京邮电大学率先进一球的情况下,抵挡住了他们的猛烈攻击,最终以2:1的成绩击败了南京邮电大学,逆转了比赛局势,顺利拿下了比赛,同时这也是WrightOcean队在3天比赛过程中的首次失球。在接下来的与南京大学冠亚军争夺赛中,又以3:0力克南京大学,一举拿下全国冠军!最终鲁东大学获得冠军,南京大学获得亚军,南京邮电大学获得季军。此外,在比赛结束后的技术挑战赛中,我校刘一凡同学报告了蓝海队一年来的工作和所用技术,受到现场参赛队伍的一致好评,通过17支参赛队现场投票,我校最终获得技术挑战赛全国亚军。




图1 仿真3d组比赛现场


图2 仿真3d组颁奖现场
WrightOcean队还参加了标准平台组的比赛。我校在比赛中只有四台机器人可用并都有硬件故障的艰难情况下,于16支参赛队中突出重围,获得全国三等奖。整个过程非常艰辛。WrightOcean队于4月17日晚上八点钟到达绍兴,同学们并没有因旅途劳累而去酒店休息。为了能有充足的时间去准备比赛,同学们直接带着机器人去往比赛场地进行调试。场地还未完工,只能进行视觉部分的测试。由于担心机器人因调试时间太久而造成硬件再次损伤影响之后的比赛,他们当天晚上调试至凌晨1点选择回酒店休息。




图3 标准平台组比赛现场
第二天,他们早上七点就去往场地进行调试,当天就发现以现在机器人的硬件水平,很难适应比赛场地。同学们只能不断地修改程序以弥补硬件方面的缺陷。在进行了一天的调试和修改程序后,机器人勉强可以进行比赛。4月19日比赛正式开始,我校第一场比赛就碰上了北京科技大学这支强队。同学们知道要打败他们并不容易。比赛开始后,机器人执行程序还算正常,但是时间一长,机器人就因硬件故障一个一个地倒下,最后0:3败给了北京科技大学。比赛结束后,同学们赶紧拿着机器人去送修以准备下一场的比赛。第二场比赛我校对阵厦门大学,但因两场比赛间隔时间太短,送修的机器人还都没有修好,同学们就不得不把机器人放到了赛场上,最后以2:1的结果再次败北,到了第三场比赛,我校已经没有能够正常上场的机器人了,不得已和上海交通大学借了一台机器人进行比赛,最终1:1与长安大学战平。在此特别感谢上海交通大学!
结束了第一天的小组赛,将要面临的是第二天的淘汰赛,同学们晚上加紧调试和修改程序,因为他们知道,明天的淘汰赛万一输了就结束了这次的比赛,队员们讨论战术直至凌晨三点多。比赛第二天,淘汰赛开始了,我校对阵华东师范大学。这场比赛我校每个队员都攥紧拳头不敢有一点闪失,当我校的机器人踢进第一个球时,队员们简直高兴地都要跳起来了,最后我校以2:0的比分战胜了华东师范大学,挺进了12强。遗憾的是,在12强的第二场比赛中因机器人硬件故障导致场上的机器人队伍无法形成有效配合没有发挥出正常水平,止步12强。但是,我校蓝海队顽强的作风赢得了大家的尊重,组委会授予蓝海队“最佳表现奖”。
没有松柏恒,难得雪中青,人生只有走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每一次比赛的成功都来自于同学们坚持不懈的努力,愿所有汗水都有收获,所有努力都不被辜负!
最后,感谢一直以来为同学们默默付出的刘飞老师,感谢蓝海队历史上每一届队员,感谢队中每一位努力拼搏的同学们!也感谢学院和学校对我们的支持!

图4 WrightOcean蓝海队全体成员合影
附赛事介绍:
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是世界机器人竞赛领域影响力非常大、综合技术水平高、参与范围广的专业机器人竞赛,由加拿大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教授Alan Mackworth在1992年提出。其目的是通过机器人足球比赛,为人工智能和智能机器人学科的发展提供一个具有标志性和挑战性的课题,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个动态对抗的标准化环境。从1997年开始进行比赛,分别在日本、法国、瑞典、澳大利亚、美国、德国、韩国、意大利、葡萄牙、中国、奥地利、新加坡、土耳其、墨西哥、荷兰、巴西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比赛。
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中国赛侧重于机器人技术的深入研究,定位于高端研究型比赛。参加大学组项目比赛的多是各学校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部分学校参赛队员全部由博士、硕士组成,对机器人相关技术的研究非常深入。参赛队伍在比赛中充分展示了机器视觉、运动控制、路径规划、网络通信、多机器人动态对抗等机器人研究的核心技术和内容,实现了竞技体育和机器人科技的完美组合。
周长辉
周长辉,男,就读于鲁东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18级网络工程专业,2019年5月加入实验室,目前主要在无人驾驶组工作,曾参加2020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并取得全国三等奖。大学阶段学习了《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结构》、等课程。
李春雪
在校经历
李春雪,2014年9月到2018年6月就读于鲁东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在校期间所获奖励:
2018.08 The IJCAI-2019 Eldercare Robot Challenges(MACAU) Best Applicability Award
2017.08 2017世界机器人大赛仿人机器人接力赛(北京) 亚军和二等奖
2017.07 2017 RoboCup2017(JAPAN) Tenth place(Standard Platform League)
2016.10 Pre-RoboCup Asia-Pacific 2016(北京) 黑白球组季军
连续三年参加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中国赛SPL组,分别获得三等奖,二等奖,一等奖
连续两年获得校级奖学金,并获得“学习之星”“创新之星”称号
发表论文:
Fei Liu, Yanbin Wang, et al. A Realtime Object Detection Algorithm Based on Limited Computing Resource [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Robotics and Applications. Wuhan, China; Springer. 2017: 517-523.
工作简历
2018年毕业后在softbank robotics(软银机器人)工作三年,从事pepper机器人的开发。
2021年开始在丹麦技术大学读研。
体会与寄语
时光如梭,不知不觉已经工作两年了。复盘这两年工作经历,我发现自己有很多话想说,但真的提起笔却又删删改改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我的大学时光基本上是在实验室度过的,在刘飞老师带领下,准备一个又一个的项目和比赛,身边是志同道合的同学,开开心心的就读到了毕业。工作也很顺利,现在的工作极大的拓宽了我的视野,我身边的同事能以经验丰富的领路人身份,让我更加明白独立思考,自觉且持续不断的优化自我的重要性。当然生活也不总是晴朗,我们总是被焦虑困扰。记得我大学期间压力最大的时候是去日本参加比赛前,因为项目压力情绪变得敏感,害怕自己做不好给实验室拖后腿,偷偷跑到楼道里哭着给妈妈打电话,还害怕丢人不敢让别人知道,现在想起那段时间觉得自己幼稚又好笑,但是很感谢自己的坚持努力。我们的想法会大幅度影响我们的行为,当大脑告诉你‘做不了’,你却仍然选择行动,结果就会改变。
实验室的经历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大的世界,我变得不甘心留在原地,不甘心给了我很大的动力去不断地学习和提升。我现在的工作极大的受益于我大学的实验室经历。当然工作上也会遇到挫折,因为这份工作需要频繁的与国外的工程师交流,一开始我的英语真的很糟糕,很是焦虑于自己不能有效的沟通。但是通过一次次比赛锻炼出的抗压能力让我咬咬牙,走过了那些难走的路。我很喜欢的一句话送给大家“天赋决定了你能达到上线,努力程度决定了你能达到的下限。以绝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远远没有达到要去拼天赋的地步”。所以,同学们,去努力吧。最后祝大家锦绣前程,天天向上。
无论是工作还是读书,都是最好的选择。希望大家努力的同时,不要忘记体会学习和生活的美好。
王彦斌
在校经历
王彦斌,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403班学生,在校期间学习了各项专业课程,在机器人实验室中参与项目研究,锻炼了较强的代码能力。
在校期间所获奖励:
2017.08 2017世界机器人大赛仿人机器人接力赛亚军和二等奖|国家级
2017.07 2017 RoboCup 世界杯12强|国际级
2016.10 Pre-RoboCup Asia-Pacific 2016 黑白球组季军|国际级
发表论文:
Fei Liu, Yanbin Wang, et al. A Realtime Object Detection Algorithm Based on Limited Computing Resource [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Robotics and Applications. Wuhan, China; Springer. 2017: 517-523.
工作简历
北京猎户星空科技有限公司,视觉算法工程师,所做项目包括机器人视觉算法、机器人客流统计、单摄像头人体测距、基于离线模型人脸识别SDK等多个功能模块。
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算法SDK工程师,负责人脸识别,车牌识别,车辆3D车速算法和各类报警算法在不同平台下的开发。
北京芯擎科技有限公司,c++开发工程师职位,负责自动驾驶相关算法的开发与维护。
体会与寄语
在实验室的日子,锻炼了我写代码、做项目的能力,磨砺了我持之以恒、刻苦钻研的精神,在我走上工作岗位之后,仍然对我有很大的影响。在信息时代,技术是不断更新换代的,所以要不断地学习,以适应新技术新要求,是在实验室的日子,培养了我善于思考、独立快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使我受益匪浅,我很感激在实验室的日子,为我毕业之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我也希望学弟学妹们,珍惜在实验室学习锻炼的机会,提高自己的代码能力和水平,祝愿学弟学妹们能够考研考到好学校、毕业后找到好工作,时刻保持工作和学习的激情,加强团结协作,把在实验室养成的良好习惯坚持下去。
孙凯旋
在校经历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软件工程2015级学生,在校期间任机器人实验室wrightOcean3D组组长,协助老师组建第一支robocup3d球队,参加中国机器人robocup中国赛。
在校期间所获奖励:
2018 RoboCup世界杯中国赛3D组季军
申请-基于Omni-Optimizer遗传进化算法的机器人行走参数优化方法 专利
获得2019年度优秀毕业生称号
工作简历
毕业后入职上海西井科技,从事无人驾驶多车调度上层软件的开发。
体会与寄语
转眼间已经离开学校一年了,有时候想起在实验室的日子,感慨万千,借着这个特殊的机会稍微写点对学弟学妹的寄语吧:
- 目标
- 毅力
- 钻研
大学期间一定要找到自己的奋斗的目标,考公也好,考研也好,工作也好,有目标才能够让自己动起来,可能大部分人不清楚我们最后要做什么,也可以给自己定小的目标,学懂一个技术,看懂一篇paper,参加某个比赛等;我刚刚参加实验室的时候真的什么都不太会,看东西云里雾里,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学长让我部署一个环境,我竟然部署了接近两个周都没有搞定,那段时间真的怀疑自己,萌生想退出的想法,感觉自己没有学到任何东西,其实这只是一个阶段,使劲迈过去这个坎就好了,你会发现新的大陆,后来老师让我成立3D组,我感觉老师如此信任我我应该做的更好,每天找论文,看代码,每周一个小目标,看懂某个模块,跑通某个代码,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的队伍在飞速进步,我们的队员们在别人休息的周末时间在实验室开会,研究,写代码这就是毅力,为了完成我们自己的任务队员们可以实验室通宵,也要完成我们的预期目标,老师感觉我们搞的不错想让我们参加2018的比赛,我们以可以参加为目标,以打败其他队伍的代码为目标,终于在2018年第一次参加比赛斩获全国季军,又在2019年第二次参加比赛斩获全国冠军,在世界赛上惜败,斩获季军,所有的荣誉离不开老师,队员们、整个团队的共同努力,所以大家一定要找到自己的目标,为之奋斗。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奥:千万不要假装努力,结果不会陪你演戏 。
祝大家前程似锦!
华宏卿
在校经历
华宏卿,2010年9月至2014年7月就读于鲁东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学期间曾担任学院学生会秘书处干事、班级班长等职务,参与组建鲁东大学WrightOcean蓝海队。
大学的四年,体验到青春和热闹,收获到知识和历练。在担任学生干部期间,做好老师和同学们的桥梁,组织很多有意义的活动,这些点点滴滴记忆深刻,犹在眼前。在学习实践上,感受到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设置系统全面,实践平台主题明显,各具特色的创新实验室大门完全敞开。2011年上半年,在刘飞老师的鼓励下,参与组建鲁东大学WrightOcean蓝海队,在学习、演练和备战各类比赛期间,凭着我们的兴趣爱好和勇当鳌头的精神,可以不分昼夜的“窝”在实验室里,共同学习、交流探讨、相互鼓励、反复实验。虽然忙与累,但是成就感、荣耀感也随着各类问题被一点点攻克、各种BUG被修复在增加,回想起来,那段时间学习、实践非常的充实。现在,每当看到我们鲁东大学WrightOcean蓝海队不断取得的各种硕果而倍感骄傲,甚至热泪盈眶!
工作简历
参加工作后,曾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乡镇党委组织干事等职务。现任共青团济宁市微山县委副书记。
体会与寄语
毕业后,因为多方面的原因,很遗憾没有继续从事计算机相关的工作,选择回到家乡工作。结合大学和工作这两个阶段,给我较大的感触是:要做好“学用”结合这篇文章。现在社会竞争愈加激烈,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不能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应该主动争取机会,投入到实验实践当中,在实验中充实专业知识储备,在实践中检验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