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帆

房帆,男,就读鲁东大学本科网络工程专业,在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机器人实验室从事机器人相关技术的学习研究。曾参加RoboCup中国赛,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和2019 IJCAI养老挑战赛并取得优异成绩。目前主要负责NAO导览机器人项目的研究。大学阶段学习了《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操作系统》、《网络编程》、《编译原理》等课,对C语言,C++,Python等程序设计语言比较熟悉。

机器人实验室顺利搬至613啦!

9月21日上午,我们顺利的从102搬至613。这次搬家的顺利不仅依赖于老师和组长们对空间的认真规划,更依靠于实验室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 大家都撒下了辛劳的汗水,最终使得613这个新空间井然有序。

目前,实验室已在613继续开展各项工作。

小组正在热切的学习和讨论问题。

为了提高我们的效率,利用考勤机的监督也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

如果学习累了,还可以在窗边沐浴一下明媚的阳光,看一看清澈的蓝天白云,观看车水马龙,切换思维,释放心情,享受自然的美好,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思考和成长。

刘飞

刘飞,男,工学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至今在鲁东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工作。长期从事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主要研究课题包括强化学习、多智能体系统、机器人感知与运动控制等,相关研究成果已应用于仿真机器人、四足机器人、人型机器人和轮式机器人等不同平台。 作为指导老师带领学生团队在国内外机器人学术竞赛(RoboCup国际赛和中国赛、世界机器人大赛、IJCAI助老机器人挑战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获得过2次世界季军、1次全国冠军和2次全国亚军。此外,主持和参与多个纵向与横向课题,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自然基金1项,省科技计划2项,市重点研发计划1项。

从教9年来,先后为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网络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等专业本科生讲授过《计算机组成原理》、《机器人操作系统》、 《机器人足球》 、《Linux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体系结构》、《操作系统内核分析》、《计算机文化基础》和《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等课程。

吕高焕

吕高焕,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工学博士,2013年11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子工程系。2001年5月-2008年7月,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电子工程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从事信息控制、软件工程等专业的研究、设计和开发工作。2008年9月进入上海交通大学电子工程系,参与了两个军口863项目(XXXX探潜及数据处理技术、XXXX运动补偿技术)和一个国家973项目(稀疏微波成像的理论、体制和方法研究)的科研工作。现任鲁东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

吕高焕博士从事信号处理、FPGA/CPLD和电路与系统的教学科研工作,主要研究兴趣包括(逆)合成孔径雷达(ISAR/SAR)成像新算法、地面动目标指示(GMTI)、海上小目标探测、阵列信号处理和认知雷达波形设计等。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在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IEEE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Letters,EURASIP Journal on Advances in Signal Processing等杂志发表SCI论文5篇,在IEEE Radar Conference等顶级国际会议发表论文6篇,其中4篇被EI和CPCI-S收录。